从四川到非洲 “沼气玫瑰”吐芳华

王彤在项目前留影。

□本报记者 樊邦平
四川是沼气大省,沼气建设时间长,沼气技术也较为成熟。
在四川沼气界,有这样一位女士:出生于书香门第,生活在大城市;但她不仅爱上了这个和粪污打交道的行业,而且还自费求索,成为国际知名的行业专家,并带领一支四川沼气人远赴重洋,将四川沼气推向非洲大地。
她叫王彤,被称为“沼气玫瑰”。她的故事正随着沼气事业的推广,在非洲大地传播。
结缘沼气 川妹子定下人生目标
作为业界的知名人物,王彤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天上飞,奔赴德国、非洲以及国内各省。对王彤的采访,也是一波三折。1月10日,记者终于见到了王彤本人。
“下个月中旬又要走了,春节也将在非洲过。那边的先期项目要验收移交,新的合作条约要签订。如今国家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我们要依托这个好时代,再干一番事业。”王彤一边忙着办理事务,一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非洲沼气路。

王彤,地道的川妹子,父亲是四川大学教授。1983年,从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位于成都的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彼时正是四川沼气发展如火如荼之际,蜀乡各地正大兴沼气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取经团络绎不绝,沼气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行业。
“大学毕业那会儿,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多选择空间。当时沼气行业在四川是非常受追捧的,所以被分配到沼气研究所时,我由衷感到欣喜。”王彤向记者回忆道。
但沼气事业并非像城里的其它工作那般光鲜亮丽,这个行业难免要和粪污打交道,还要常常往农村跑,这位大城市长大的姑娘为此适应了很久。但当看到沼气改变农村的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环境时,王彤被深深折服了。
“沼气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行业,未来是清洁能源的世界,这是时代的潮流。”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王彤也从中找到值得她终身追求的事业。
取经德国 成为国际沼气专家
中国是沼气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尤其是四川,沼气发展规模很大,分布的范围很广,但在国际上,沼气技术最为先进的还是德国。王彤觉得,要想在沼气领域有所建树,必须要到德国去学习考察。
在沼气研究所工作了6年后,王彤做出一个决定,到德国去学习,希望到那里找到更为先进的沼气开发利用技术。
有着专业底蕴和四川的行业从业经验,抵达德国的王彤迅速融入了当地的沼气界,并掌握了当时国际最新的沼气技术,她也因此渐渐成为德国知名的沼气专家。
在德国的十余年,她成为了柏林应用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亚洲开发银行沼气专家,获得过三项德国专利。
2004年,在一次中德沼气合作项目中,她以德方专家的身份回到祖国,从此开启了从科研单位到实践一线的沼气建设之路。
“德国的沼气事业发展得最好,技术也最为成熟,但中国的沼气事业和技术发展得更快,中国的沼气非常需要注入国外先进的技术。”王彤认为,中国和德国,国情不同,德国的工业化沼气发展得好,而中国发展沼气更具有空间。
最终,这位掌握了国外先进技术,兼具了国际视野的沼气专家,萌发了留在中国,帮助祖国的沼气事业提档升级的愿望。
回国后的王彤,很快成为了农业部、国家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首批技术专家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
事实上,王彤的判断与我国的农村能源格局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谋而合。近年来,我省农村户用沼气建设进入了拐点,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种养循环农业对沼气工程催生了新的需求。王彤的回归恰逢其时。
援建非洲 中国技术扬名“剑麻王国”
2007年联合国工发组织准备在坦桑尼亚建设一个沼气发电工程,综合处理当地的剑麻废料。作为沼气专家,王彤全程参与了该项目的建设。当项目建成时,王彤才知道,这是非洲第一个大型工业化沼气工程。
坦桑尼亚素有 “剑麻王国”之称,当地盛产各类剑麻制品,但剑麻加工业带来了问题:剑麻废渣无处消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沼气工程于是被当地寄予厚望。
王彤作为主要的专家和技术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追赶工期,终于如期完成项目。
王彤清晰记得这个沼气项目落成之时的盛况。慕名而来的非洲朋友将工地围得水泄不通,官方还为项目颁发了特别的证书,以示鼓励。
回首这段初次踏上非洲的历程,王彤也坦言,遇到了不少现实难题。
“由于沼气项目在当地是一个新生事物,当地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工业条件,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螺丝钉都要从中国运过去,建设难度可想而知。当地电力系统也极不稳定,我们常常要自己发电来施工。”王彤向记者回忆,坦桑尼亚的项目让她认识了非洲,也熟悉了非洲。
非洲的农业领域需要沼气工程,非洲的乡村更需要沼气工程。“非洲朋友对中国有着独特的感情,他们非常认可我们的工作,走到哪儿都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善良淳朴的非洲朋友让王彤立志要用自己所学,为这里的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通过坦桑尼亚的项目,王彤在当地树立了口碑,更认识到了非洲大地对于沼气的旺盛需求。2010年她与当地一个知名农业公司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正式在非洲布点,将四川沼气大规模推向非洲。
花开丝路积极参与中非交流
坦桑尼亚的项目,让王彤和中国沼气名声大振,从此每年都会有10余个不同的非洲国家或组织,邀请王彤或去考察,或去参加会议。王彤也由此让四川沼气在非洲站稳脚跟。
非洲沼气项目市场广阔,中国沼气工程比德国更具竞争力,所以很有市场吸引力。
2009年,王彤放弃了德国科研部门分派的东南亚工作机会,回到成都,自己组建团队,开启了沼气创业之路。他们将德国先进技术引进中国,消化吸收并结合本土实际后再推广应用,此举大获成功,王彤的团队从最初的4人,慢慢壮大到60余人,其中90%都是四川人。如今,她的公司已在川完成了沼气工程30余项,全国总计60余项。
不仅如此,王彤还在柏林应用技术大学兼职教学,带研究生。王彤也借助这个机会,做起了中德两国沼气专业的交流工作,每年都会安排德国学生来四川学习;也会邀请和安排德国专家来四川交流。
同时她还利用机会,每年都会为非洲的国家培养沼气应用人才。
2014年,一个国际知名基金组织准备在非洲投放沼气项目。该基金组织面向全球征集项目公司,王彤和她的团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了这个非洲项目。该项目的竣工,为非洲开辟了城乡粪污综合处理循环利用的有效路径,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赞誉。
截至目前,王彤在非洲开设了2个分公司,实施了5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农业循环、人畜粪污综合利用等方面。此外,王彤还以沼气为媒,牵线中非之间的民间交流和协作,每年都会牵线完成2-3个项目。
以沼气为媒,推动中非民间交流,王彤的公司正因如此,被成都市商务委评为了2016年度成都市“一带一路”跨国成长企业。
“沼气技术是一种既可治理污染又可产生能源的技术,特别适合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推广;中国的沼气技术和装备将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在对外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王彤表示,下一步,她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做好沼气工程在国内外农村、农业、环保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http://country.scol.com.cn/shtml/scncrb/20180124/55670.shtml